中国海油这个项目上了新华社《习近平时间》!国内首个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基地

前言

  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如今的中国大地上,数字化转型正全面开花、不断加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习近平时间》2分24秒处开始介绍“天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高大的厂房、智能化仓库、自动化生产车间……海河之畔,一座面向未来、智能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正从蓝图变成现实。国内首个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基地──天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进入冲刺阶段,计划年底前投产,将打造成为集海洋工程建造、油气田运维保障以及海洋工程创新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智能制造基地。

4.jpg

天津临港经济区

5.jpg

海工基地效果图(部分)

  海洋工程装备不仅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海油工程投资建设的天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将是未来的一条“明星线”:基地位于保税区临港区域渤海五十路以东、辽河中道以北,总占地面积约为57.5万平方米,岸线长度约1467.5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据悉,项目包括码头工程和陆域工程两部分,主要有1#、2#码头、引桥、设备出货通道、钢结构智能制造中心、堆场及预舾装场、喷砂车间、喷涂车间、高效管线制造中心、接长及成品堆场等,总投资约39.89亿元。项目整体设计产能为8.4万结构吨/年,投产后主要业务为平台组块等海工产品智能制造、FPSO模块建造及调试、LNG模块建造等中高端产业。

6.jpg

海工基地建设初期照片

  01作为我国首个智能化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它将为海工装备生产带来哪些变革?

  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关键是要聚焦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在钢结构智能制造中心内,将建成世界上首条海洋工程行业单层甲板片车间预制智能化生产线,大幅提升切割下料及组对焊接的自动化水平。这条智能化的生产线将实现多项“第一”:

  第一次将机器人焊接大规模应用于海上油气生产平台

  第一次实现智能化H型钢定位组对

  第一次实现甲板片水平度及尺寸的实时检测

  “运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我们要配置独立、较大冗余的切割设备、焊接设备以及复杂的物流环节,这就导致了生产自动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如今,生产线将这些功能进行有机整合,变成了一个连续生产过程,所有工序将被组织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大量的生产活动将由焊接机器人、AVG无人车运输完成,这将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天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经理张亚西介绍说。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设计理念也运用到生产基地的整体设计和建设中。站在办公大厦顶层,俯瞰整个基地,综合试验楼、智能仓储中心、钢结构智能制造中心、总装场地等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条,一直延伸到码头、海上。在数字化的系统中,每一个施工方案都通过“工单系统”变成了信息流,送达各生产环节。

  “工单系统将贯穿整个生产流程,实现数字化管控,不仅可以节约生产资源、降低运营成本,还可把工作效率提升20%以上。”海油工程总裁助理顾洪介绍,“基地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实现了设计、生产、物流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推动海工装备制造向智能化、高水平跨越,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7.jpg

  02未来发展

  海油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是集团“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总体布局的重要体现,也是海油工程针对发展现状做转型升级的需求。未来,该基地将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进行试点探索,逐渐构建从研发、设计、制造到服务的全流程“智能海工制造”体系。海油工程也将与行业内的优势资源积极对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针对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自主攻关和联合攻关,进而实现整个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天津港保税区临港高新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保税区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作为战略目标,以打造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为战略契机,做足科技兴海文章,吸引众多海工装备企业在临港区域落户生根,力争把临港区域建设成为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技术服务领航区,天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成后将对提升保税区海工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加速推进天津港保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要参展 报名参会 官方微信 电话咨询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参会咨询

010-63773017

010-83836639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