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从“信息孤岛”走向“集成融合共享”

时间:2022-06-28点击:189

  “生产数据集成整合与智能分析系统经过3轮迭代提速,生产数据入库率、映射配置率、实时数据利用率均达到100%。”正在解决实时数据库业务数据治理难题的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高级工程师胡德芬说。

  重庆气矿研发的“生产数据集成整合与智能分析系统”已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全面推广应用,推动生产数据从“信息孤岛”向“集成融合共享”转变。

  从1995年探索大天池SCADA建设,到当前打造物联网技术、作业区数字化平台、设备综合管理系统,重庆气矿已形成大型区域性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了“中心井站+无人值守管理”,但还需进一步推进无人值守管理,信息化安全管控能力也有待提高。此外,西南油气田相关系统和重庆气矿自建系统缺乏数据互联,存在数据多头录入、数据处理耗时多、生产实时数据利用率不高、共享性差等问题。“整合前,一线员工每天要录入4个系统的数据,耗时费力,质量也不高。”胡德芬说。

  2019年年底,重庆气矿数据治理攻坚团队开始攻关。胡德芬带领团队确定研发思路、分析系统需求,创新形成“四大”关键点、“五步”配置法、分级集中办公、热线运维服务等技术。

  4个月后,由重庆气矿研发的“生产数据集成整合与智能分析系统”问世。这套系统具有数据自动核准、报表自动生成、清管周期预测等八大数据管理和应用分析功能,在有效保障数据准确性的同时,将原本需要约4小时填报、审核生产类报表数据的时间缩短至30分钟,解决了数据重复录入、实时数据质量差等问题,通过智能核对、一键推送,较以往数据审核上报效率提高4倍以上。

2.jpg

重庆气矿调度中心运用“生产数据集成整合与智能分析系统”进行生产安全运行管理分析

  “生产数据集成整合与智能分析系统”在西南油气田推广应用见到了良好效果。今年5月20日8时30分,重庆气矿垫江作业区集气总站当班员工杨波,仅用30分钟便完成了辖区16口生产气井的生产数据核对上传工作。60分钟后,这些数据通过作业区、气矿两级审核,自动推送至西南油气田公司生产运行管理平台、生产指挥管理系统、A2系统、A5系统和开发生产管理平台,支撑各层级岗位人员开展生产动态分析、辅助生产决策。

  重庆气矿江北作业区两路中心站作为重庆气矿首批电子巡检、泄漏监测的试点井站,优化升级了物联网智能远程巡检系统,提高员工对新系统的熟悉和熟练运用能力。这套系统融合了物联网、防爆激光甲烷监测仪、视频监控和SCADA系统,采用共享联动和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身临其境的远程电子巡检、故障问题的辅助判别、电子仪表的远程调校。目前,重庆气矿卧龙河集气总站等9个重点场站已推广应用。

  “我们正在持续优化升级‘整合系统’,拓宽其他业务实时数据的治理与应用共享渠道,开展开发生产关键业务数据的预测预警分析。”胡德芬说。

官方微信 电话咨询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参会咨询

010-83836639

010-63773102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