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油田拥抱“数字化”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江汉油田围绕“建成千万吨油气田,打造行业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开展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形成了以EPBP(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PCS(生产运行指挥系统)、ERP(经营管理平台)为核心的油田工业互联网,基本实现了现场采集自动化、生产运行高效化、油田开发精准化、措施管控精细化,促进了油田增储稳产和降本增效,油田信息化驶入发展“快车道”。

  信息互联成网 促进工作提效

  江汉油田的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油田就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勘探开发领域。2000年至2013年,分阶段开展了网络、勘探开发软硬件、ERP等大型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的统一建设。2013年以来,油田抓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推广生产信息化、建设涪陵智能气田的机遇,对以江汉为代表的老油气产区和以涪陵为代表的新油气产区分策施治,推进EPBP、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老油气产区初步实现数字化,新油气产区全面实现数字化并向智能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江汉油田老区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油田“大平台、大系统、大安全、大运维”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2016年,分三批进行生产信息化建设,2020年全面完成油气生产信息在基层14个采油管理区的全覆盖,完成部署PCS生产指挥、SCADA自动控制与视频监控“三大”系统,搭建纵向三级贯通、横向集成协同的生产指挥平台,配套实施地面系统优化,进一步完善系统标准、核心技术、运维管理、制度流程四大体系,各井站生产数据、视频信号全部接入PCS系统,通过构建油藏管理信息“大平台”,完善共享“大数据”,实现了对生产前端全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远程化管控,节点可监控、指标可预警、应急可联动。开展PCS智能分析诊断、系统算法优化、预警模型构建等“十大”创新应用,积极探索“井站一体、电子巡护、远程监控、科学管理”的新型采油管理区运行模式,基本实现了生产动态全面感知、生产过程自动优化、趋势特征智能预判、管理研究协同创新与辅助决策集成共享,生产时率、机采系统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1.16%,12.4%,41.6%,电费、维护费、单井综合用工分别降低5.2%,10.3%,0.21人/井,油田开发综合指标持续向好。

  这些举措推动了生产管理、运行效率、经济效益、HSSE监管、质量监督、劳动强度等“六大变革”,促进了生产指挥由经验型向数字化、生产体制从多极化向扁平化、生产管理由事后响应向超前预警,实现“鼠标一点,各种数据尽收眼底,采集数据、生成报表、发布指令、远程遥控,一气呵成”的效果。

  依托两化融合 服务攻坚创效

  8月3日,江汉油田采服中心试油作业大队6名班组长在采服中心五七料场王9——1教学井开展了智能修井机器人的操作技能培训。采服中心2018年起在试油作业施工中开展智能修井机器人试验,有效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施工质量稳定性,实现降本增效。这是江汉油田依托信息手段,实现降本增效的一个缩影。

  江汉油田下属二级单位分布在多个省市。近年来,油田以“两化”融合为依托,对油气生产管理分类开展可视化改造、自动化升级、智能化建设,搭建起覆盖全油田的安全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3824个视频监控点的统一管理和远程调度,在多个油气区建立了SCADA(远程监控)系统,构建了“井站无人值守+区域集中控制+调控中心远程协作”的管理新模式和“电子巡井+定期巡检+异常运维”的运行新模式,采油管理区由原来的25个压缩为14个。涪陵气田集气站全部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五遥”管控,气井安全生产尽在“掌”握、一览无遗,应急响应缩短至2分钟以内。江汉采油厂边远拉油站点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江汉采油厂新沟采油管理区技术副经理姚勇介绍说,拉油点提升智能管控水平,通过岗位优化,调剂出近20名员工,缓解了边远站点因外出会战、自然减员造成的人员压力。

  PCS系统可实时读取油井功图等数据。今年上半年“百日攻坚创效”活动中,江汉采油厂技术人员运用PCS系统实施油井间抽制度44口井,应用PCS系统功率曲线采取“功率法”调平衡58口井,日节电5200千瓦时以上;通过示功图分析油井产液量变化及时优化调整生产参数49口井,调整井平均泵效提高7.2%,日节电量约1200千瓦时,有效助力效益指标提升。

  涪陵气田经过夯实基础、资源整合、集成协同、应用覆盖、智能提升等阶段,建成全面数字化、初步智能化的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2018年以来,气田采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技术,“扩宽、增厚、精细” 页岩气数据资源价值,助力“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在钻井方面,涪陵气田利用钻井防碰三维可视系统,防碰分析效率提升100%以上,平均节约钻井周期3-5天。生产管理上,通过建立生产预测预警及智能调配产模型,实现压力和累产、产气预测,预警预测准确率超90%,智能调配产效率提高50%。设备管理方面,利用移动终端实时监控压缩机运行状态,月平均监测到报警信息40余次,每月将减少因压缩机故障影响采气生产运行300万方,有效增产3600万方/年,年节约维修材料费用100.8万元,为气田稳产增量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信息应用 实现管理增效

  江汉油田深化信息化系统应用,在今年新冠疫情和“百日攻坚创效”活动期间,利用信息化手段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要素的业务流、管理流及监督流,使各项核心业务和工作进度可查,效果可知、指标可比、对标可追,进一步提升管理增效能力。

  油田运用ERP系统将各方面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和控制,规范经营管理业务,控制风险,降本增效。物资供应中心加强ERP系统运行监控,对物料主数据规范应用等25项指标进行监控,督促、落实超期数据清理;提前分析预警,及时整改系统中的不合格项。不断加强系统优化,增强了对新增物码申请的管控,提高物料编码的重复利用率。基于ERP数据,以油田收入、成本、利润为主题,建成了与财务、投资、物资、销售相关联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示,实现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油田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信息

  EPBP于2017年3月正式上线,是油田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近年来,油田持续深化EPBP平台应用,围绕产能方案和措施运行,增强EPBP“方案在线”功能,实现技术管理人员与生产现场的零距离融合、全过程监督,全年完成工艺、施工、地质设计2430份,方案审核效率提高17.5%。持续推进EPBP与滚动勘探业务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油气藏数据的资源价值,促进油藏管理由单一的人工分析向人、机、网实时联动的智能分析转变。“EPBP实现了物探、地质研究、钻井、采油气、油气集输、井下作业、生产管理等9个勘探开发专业在线协同工作。通过EPBP推广建设,各类方案施工设计审批时间和施工小结时间大为缩短,施工设计审批由原来3天左右缩短至1天,施工小结由原来的7天左右缩短至3天,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8月26日,江汉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资源管理室主任诸建平告诉记者。

  新冠疫情期间,移动办公成为减少人员聚集,确保油田政令畅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油田加大移动办公应用,升级石化通,优化远程接入方式,精简用户审批流程,新增受理VPN用户申报419个,对分公司机关、各二级单位23个视频会议室硬件环境进行测试,升级安装视频会议客户端28个,组织各级视频会议117次,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快捷、高效的远程办公环境,及时传递疫情动态、决策部署等重要信息,确保了油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政令畅通。

  下一步,江汉油田将按照“一切开发上平台、一切应用皆上云”的理念,加快系统全面云化,完善油田智云、数据湖生态环境,搭建纵向三级贯通、横向业务协同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探索人-机-网全链条联动的油气开发生产新模式,提升安全可靠、敏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新能力,为“十四五”末全面建成智能油气田提供强力支撑。


我要参展 报名参会 官方微信 电话咨询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参会咨询

010-63773017

010-83836639

官方微信